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永利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11月3日,海外教育学院/永利党委组织学院在职教工、学生党支部委员赴大嶝中学、山头村九架厝、田墘村金门县政府旧址、民宿集群、希元书院等地参观学习,引导师生党员深刻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革命精神,实地考察“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探索校地党建合作共建模式。
深入学习党知识 完善党组织建设
上午8:30,学院在职教工、学生党支部委员学习会于坤銮楼A104举行。大家共同就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坚持“三会一课”、“固定党日+”、“双周政治理论学习”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品牌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两校友谊致共建 畅想合作谈未来
近日,学院党委正着手推进学院与翔安区大嶝街道的校地党建合作共建工作,组织学生党员、团员青年走进大嶝中学第二课堂,打造红色党建文化品牌,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平台,推进共建活动出特色、出成效、出影响。为此,大家首先来到大嶝中学,在林明强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教学楼,了解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并对11月下旬即将开展的共建活动细节交换意见,商议具体方案。
适逢“第十三届厦门海峡杯慢速垒球邀请赛”在大嶝中学举行,林校长详细介绍了本次赛事的背景、实施及意义,并热情地为大家解读比赛规则及各个参赛队伍的赛况。通过现场观看比赛,师生党员一行人了解到,大嶝中学在狠抓学生的课堂学习之余,也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为两校更好地开展共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金门旧址忆往昔 红砖古厝近民宿
接着,党员们来到位于“英雄三岛”之一的大嶝岛山头村的九架厝,进行了战地观光。在田墘村参观金门县政府旧址,大家参观了金门县政府总部、文书房、保安队、会议室、盐兵楼、县党部书记处等建筑,这里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重要史迹,也是反映海峡两岸“五缘”关系的实物见证,更是反映两岸人民共同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的纽带。
在这个让人热血澎湃的地方,党员们回首历史,参观学习了历史上的金门及大小嶝岛的发展变化、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对金门及厦门的侵占、金门县政府迁至大嶝岛坚持抗战、抗战胜利金门县政府回迁及抗战时期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群六个部分的主题展厅,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展厅通过情景回放、当年遗留物品展示等方式帮助党员们回顾了两岸人民共同抗战的那段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历史,让党员们体会到了当年两岸同胞不畏强暴,共同抵抗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院党委王艺书记结合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指出当代大学生要铭记历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做合格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一行人还专程来到田墘村民宿集群——大嶝岛“罗望红厢”,了解大嶝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和成效。民宿的建设,基本保持原有村落的风貌,稍加整改装饰就成为一处“世外桃源”,今后还计划建成集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将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的良好纽带。
水墨延伸聚乡贤 中华精神传四方
随后,党员们来到了田墘村的希元书院,这是厦门第一家由个人出资创办的社区书院,也是一个对台文化艺术交流基地。
创办者郑瑞勇先生热情接待师生一行,并简要介绍了书院建设发展的历程。他提到,建设书院的初衷就是让大嶝岛的居民和海峡两岸的同胞都有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与场所,希望做到水墨延伸,写意精神,意象笔阵,文思铸魂。
“树立读书文化、培养读书习惯、营造读书氛围”是郑先生的初衷,旨在提高乡民的读书意识,提高道德文化水平,传达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党员们还参观了郑先生的创作室、文学沙龙、音乐沙龙。郑先生的每幅画作都饱含对祖国的热爱与祝愿,让党员们深受感动。参观结束后,王艺书记希望师生党员在学校工作学习之余,也要多走向社会、深入社区看看,了解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远眺金门随民俗 寄情小嶝览岛建
近午时分,党员们换乘电瓶车前往小嶝岛,感受小岛民俗文化并远眺金门,沿途还参观了建设中的国际机场及小嶝岛乡村振兴建设情况。
师生一行人前往海峡之声对台广播遗址、钟鼓山的明碉暗堡群、军事碉堡群、8.23炮战遗址、闽南古民居群、石源古殿、远眺南安白楼等地参观学习,并在岛上远望金门,重温历史时刻,感慨万千。在参观过程中,大家亲眼目睹了渔民们劳动创业的成果,并切实看到了乡村的繁荣建设景象,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充满信心。
参观学习结束后,党员们表示:此次参访活动收获颇丰,最重要的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了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学院党委希望支部委员们将学习的成果带到各党支部,引导师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传播中华文化,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增光添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王思美 练亚芸 图/吴善耀)